“以前每年都会接到200多起关于银行卡盗刷和诈骗的报案,去年这个数量急速攀升,达到600多起,比前年增长了2倍左右。”杭州市下城区经济犯罪侦查大队的张警官说。
张警官表示,从最初的换卡调包、胶水封住ATM机出口、在门禁系统装盗号器,再到后来的在ATM机上安装探头,在公共场所建免费WiFi钓鱼……近几年发生的盗窃银行账户的手法越来越多 样,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犯罪分子呈现职业化趋势。
那么,通常情况下,不法分子都会采用哪些手段盗取银行账户呢?快理财收集了近年来较为典型的一些案例,逐一剖析看似完美的犯罪手法,并一一给出应对措施,希望大家在金融消费时都加强防范意识,不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案例一:“卖家”索要退货信息后卡上莫名出现美元消费
小刘是个不折不扣的宅女,隔三差五就要上网购物。前不久,小刘在一家网店看上了一件心仪商品,价格非常诱人,刷信用卡下单后没多久,却接到“店主”打来的电话,声称该商品厂家已经不生产了,需要小刘提供信用卡卡号、有效期、CVV2码等信息进行退款。信以为真的小刘提供了相关信息,直到收到银行发来的交易短信才知道落入骗子的圈套了,但此时已经来不及了,她的信用卡已经被盗刷了。
案件警示:披着网购外衣的信用卡诈骗是近期出现的一种新手法。犯罪分子假冒网店卖家,先以低价商品做诱饵,有消费者下单后故意称商品没货了,然后以退款为由窃取消费者的信用卡信息,复制后进行盗刷。很多持卡人认为,信用卡只要设有交易密码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实际上,在很多境外网站或者国内快捷支付平台刷卡时都不需要密码,犯罪分子在输入信用卡卡号、有效期、CVV2码(信用卡背面签名区后的3位数字)等信息后就能实现盗刷。
此类骗局并不高明,首先,不要贪图便宜在一些小网站上刷卡购物,其次,千万不要将信用卡信息泄露给陌生人,尤其是不能透露信用卡背面至关重要的后三码,因为这是信用卡支付时仅次于交易密码的第二重要密码。
案例二:免费蹭网几分钟银行账户被盗3万多元
锒先生爱贪小便宜,平时为了省点手机流量,总爱搜索免费的WiFi。几个月前,锒先生在公共场所蹭了几分钟WiFi,其间还登录手机银行查看了账户余额。没过多久,锒先生发现,他手机银行账户内的金额被分17次转账或取现,损失将近3.4万元。
案件警示:在机场、星巴克、麦当劳和星级酒店等人流量密集的地方一般都有免费的WiFi,用户一般会习惯性优先选择连接WiFi,但通常需要输入密码。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用户懒于询问无线密码的心理,自建WiFi热点,WiFi命名也颇具欺骗性,例如Starbuck2、McDonlad's2等与店内WiFi热点相似的名称,当店内客户用手机搜索无线网络时,会同时搜索到官方WiFi和伪造的热点,而后者没有密码,很多用户会首先连接该热点,这样很容易被“钓鱼”。 一旦连上钓鱼WiFi,手机用户的操作记录就会被复制,并被不法分子用相关软件破解,如果这期间刚好用过手机银行,银行账户信息就很容易被盗取。
这类骗局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但防范起来并不难,首先,免费蹭WiFi时,应仔细看清WiFi名称,以防止被钓鱼,其次,尽量不用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登录手机银行,如果一定要用,应尽量避免用手机浏览器登录,务必要使用银行的手机银行客户端。
案例三:手机蹊跷停机后信用卡被人激活并盗刷
李先生的手机话费一直很充足,但前不久却被莫名其妙地停机,而且客服说是本人申请的。重新开通手机没多久,收到的3条短信让李先生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第一条短信称,他办理的某银行信用卡已经被激活了;第二条称,已经成功设置了信用卡的查询密码;第三条称,信用卡消费短信提示功能被成功关闭。李先生立马赶到银行,才发现他前不久办理的一张信用卡已经被人激活,并且被盗刷了2万元。
案件警示:大多数人都设有银行卡账户资金变动的短信提醒,不过,现在市面上花几百元就可以买到手机改号软件,通过该软件,随意一个电话号码拨出去,都可显示为拨号人设置的号码。不法分子先利用从钓鱼网站拿到的受害者个人信息,包括手机号码、信用卡信息等,然后将设置好的受害者手机号码拨打10086,报出受害者身份证号码就可申请停机。这样一来,不法分子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盗刷了。
这类骗局并不多见,因为犯罪分子需要同时得到持卡人的手机号码和银行卡信息。因此,只要平时不要轻易在一些不明来历的网站上同时留下手机号码和银行卡信息就可以规避,另外,如果有大额度信用卡,没必要时可适当降低额度来降低风险。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