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http://www.cq.xinhuanet.com/2013-01/14/114352632_11n.jpg[/IMG]
微信控分八级
一级 只看图片和信息不说话。
二级 遇到自己喜欢的才回复、转发。
三级 休息时间全占用,一直不停耍微信。
四级 工作时间也在聊微信。
五级 双休日不休息,随时都在发微信。
六级 熬夜都在耍微信。
七级 半夜还要刷新微信朋友圈
八级 生活颠倒,随时随地都在耍微信。
传送图片、视频、语音的速度更快,同时支持多人群聊……玩微信成为比玩微博更时尚、更潮流的方式。于是,不少“微信秀”将穿衣、吃饭、交友、聊天、应酬,甚至偷拍、偷录的内容上传到微信中。商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微信秀”在有意无意间超越了“界限”,给他人带来了伤害,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如今,微信已成为一种公共传播工具,乱发微信不仅考量个人道德底线,如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26岁的张瑜(化名)最近很郁闷。在参加公司高层会议时,她居然将公司2013年的工作计划拍了照片上传微信,不料被竞争对手掌握了公司新的战略部署,弄得公司很被动。而她由于泄露公司的商业机密,不仅要被撤职,还面临公司的索赔。
发微信泄露了公司机密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张小小的照片就泄露了公司的秘密。”张瑜告诉记者,去年底时,公司召开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会议,从早上8点半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多钟,内容主要是公司新一年的战略部署。张瑜主要负责整理记录会议资料,为表明自己周末都还在辛苦地参加会议,她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传上了微信。
让她没想到的是,在另一家公司工作的人看到照片后向他上级反映了对手已开始规划明年的事情。随后,张瑜被老总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了一顿表示,她一张照片让公司很被动。“老板表示提前开会就是想抢在其它公司前面,以争取更多的客户,就因为她发了那张照片,很多公司都开始做新年规划,竞争就大了。”张瑜说,她不但被撤了职,还有可能面临公司的索赔。
传闺蜜隐私照反目成仇
元旦期间,小余和闺蜜们一起在白市驿泡温泉时,在更衣室中照了一张闺蜜小陈的照片上传到微信中。小陈看到照片后十分生气,让小余将照片删掉。
“我当时只是觉得这张照片看起来她身材很好,没想到她认为我是故意让她难堪。”小余告诉记者,当时换衣服时正好照到她穿着内衣身材很好,就上传微信。小余表示,她上传的朋友圈里全部是女性,又没有男性看得到,心想肯定没什么。小余无辜地说,她只是觉得好耍,朋友一起开心。但小陈却以为她故意上传其隐私照,让同学们背后议论。“我已经删掉了照片,但是小陈还是没有原谅我”。
传聚会照致别人家庭不和
李军最近也被微信弄得焦头烂额,因为上周和高中同学聚会时,被硬拉着和初恋女友照了张照片,被同学传到了微信上。
“老婆拿我手机耍时看见了,下面很多评论表示终于在一起了,两个人好配等玩笑话,老婆很生气。”他告诉记者,已经一周了,现在老婆还不和他讲话。
为表示清白,他将同学们带回家中给他老婆解释,但是他老婆还不相信,认为他心中还想着初恋女友。李军表示,他还找到了上传照片的同学,和他大吵一架。“微信这个东西太不好了,有图有真相都不知道如何解释。”李军说,要玩微信,不要随便乱传人家的照片。
多数人不愿照片被传微信
最近一段时间,黄倩觉得朋友开始渐渐远离自己,聚会、玩耍等都不怎么叫她了。
“我经常看朋友的微博和微信,发现她们经常在外面玩耍,可是都没有叫我。”黄倩表示,有朋友曾告诉她,她经常不经别人同意就将照片上传微信,让朋友觉得很不高兴。丽丽(化名)告诉记者,有个较好的朋友将她照得很丑的照片上传微信,引来很多朋友的关注和评论。但当丽丽质问对方时,对方却表示没有想丑化她,只是觉得那张照片做的“鬼脸”很可爱。
随后,记者采访了10位20多岁的白领,大部分白领表示不喜欢自己的照片被上传微信。“特别是聚会时,有的朋友特别喜欢拍照片传微信。”24岁的朱丽婷告诉记者,有时照片很不好看,上传微信让她感觉很不爽。同时,27岁的江雨筑也表示,不是很喜欢将自己的照片在网上公开,感觉很不舒服。
原因
方便快捷 没有专门法律约束
“微信快捷、有图有真相,很多年轻人都很喜欢。”重庆网站联盟副理事长陈耀键表示,微博被看见是随机的。而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发一条消息后,所有关注的人会立马收到提醒,然后马上关注并进行评论。“微信的互动比微博方便。”
同时,微信传达消息有多种方式,可以语音回复,文字回复,也可直接上传图片。同时,传微信没有字数限制,但微博却有数字的限制。
“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传媒通道,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条款对其进行约束。”重庆互邦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马林达介绍,对微信、微博上传的图片、文字对他人有侵权行为的,还没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来禁止。但他强调,在《民法通则》和《著作权法》中,对肖像权和隐私权有大致对应的法律和法规规定。
“暴露癖” 缺乏隐私保护意识
重庆师范大学心理教育专家周海燕表示,当一个人一天上传五六次照片告诉别人你在做什么时,你可能已患上了“微信暴露癖”。
“这些人很希望身边的朋友能够看见微信等消息后进行评价,从而获得一种自信和优越感。”周海艳告诉记者,喜欢将自己的行踪或者与朋友在一起的照片频繁地上传微博或微信时,只能说明这个人内心不够成熟、不够自信,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关爱。
马林达告诉记者,市民对如何才算侵犯他人隐私的界限相当模糊,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上传的图片是否涉及到他人隐私。“对新传媒方式的运用,一定要从道德层面去约束。”马林达称,公民一定要养成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他人隐私的意识。不要随意将他人或自己比较隐私的照片上传,也许传者无意,但很可能看者有心。
应对
健全法律法规 把握道德底线
马林达告诉记者,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对其规范运作的相关规章制度还有些滞后。
“虽说目前一些法律中有对应的条款,但是针对性不强。”他认为,一定要建立有针对性的法律,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管理微信和微博。相关部门可加强监控、监管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公民道德水平、遵纪守法意识。
“每个人的喜爱都要有道德底线。”重庆师范大学心理专家周晓燕表示,当你随意地将一张图片上传时,很有可能给他人带来巨大的麻烦和负面影响。当你上传时是想表达的意思和人们看到的意思完全不同时,就可能伤害到他人,也可能伤害到自己。周晓燕说:“照一下,选一下,上传一下几个简单的步骤后面,隐藏的却是一个人对自己和朋友的负责程度。”
加强自我保护 要勇敢“维权”
重庆森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贺天强表示,没经对方允许,私自将对方照片发布出去,并给对方带来不好的影响时,对方有权利要求当事人删除照片减小对其的伤害。如果当事人不答应,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重庆网站联盟副理事长陈耀键表示,市民在玩微信时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随意在微信中发布自己过多的照片、信息等。陈耀键表示,微信主要是用来交友,方便和亲密朋友之间进行交流。应该把微信当成是自己和朋友的一个私密工具,而不仅仅是一个交友平台。
“市民在上传照片时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考虑他人的感受。”陈耀键说,如果未经过朋友同意私自将照片等上传,不仅会曝光一些朋友间的隐私,而且可能对朋友关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重庆商报记者 刘雨露
|